這裡本來是我唯一選擇的洋樓,只是第二天也有意無意的,去了好幾個,到這邊的驚喜感,就沒有那麼強烈。
爸爸說他在金門當兵的時候,曾經有機會到這邊住三天,那是他當兵時,最為放鬆的,哈,對此我就會感到好奇,這裡到底是長什麼,展區的大門口,現在還有「金門官兵休假中心」,也不知那時到這邊是照輪的,還是榮譽假的性質,反正能夠脫離部隊掌握就是爽。
陳景蘭同樣是海外經商有成, 回到故鄉以後,於1921年興建的洋樓宅第,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一棟洋樓,是金門華僑回鄉興建「番仔樓」代表作。
淨白色的外觀讓陳景蘭洋樓多添了些洋味,精緻的雕花與對稱拱門,猶如西洋建築的工法,是陳景蘭洋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份。
真不虧是聞名全國的洋樓,不管是哪個角度來取景,都會覺得這間洋樓,整體造型四平八穩,即便經過重建,但是經過這幾年的風雨,外牆給我一種年代感,可能這種材質重建以後,本來的味道不會跑掉,像木製老屋簷,但凡經過重建,那都是一場浩劫啊!
只是都到了洋樓門口,爸爸對我說他就不進去了,搞屁啊,這該不會是近鄉情怯的一種表現,不太想要進去回憶過往的記憶,我因為是第一次來,所以不會想那麼多。
這裡面的空間,讓我第一個察覺的點是,他房子裡的柱子,只會在中間間隔的部分,能夠找到,其他的全部都包含在牆壁裡,能夠這樣代表房子非常方正,才能這樣將柱子藏起來。
然後洋樓內有兩個區塊有天井,外頭的陽光能夠從天井裡投射進來,我以前常看住宅改造王,發現日本那邊很喜歡天井,將屋頂挖空以後,藉由自然光來為室內增添採光,這個室內設計手法,只適用獨棟和透天厝,現在雙北流行的是鳥籠,住在鳥籠就乖乖接受馴服,不要想東想西的。
二樓的部分,從樓梯開始,全部都是木頭製成,走在這樣的空間,我所思考的點,如果有人維護的情況,木頭可以維護多久,延伸的問題是石頭又能撐多久?
這部分我思考的是全戶內的話,只有空氣能帶來腐蝕性,那麼石頭和木頭,應該都能保持很久很久,木頭可能還會遭受蟲害,可是石頭就不會這樣,木頭腐朽就換掉就好,所以木頭建築內部,應該可以撐好久好久。
會想這個,最主要還是台灣原住民族,什麼古蹟、舊聚落都沒有留給後代去研究,世界各國都會有所謂的舊聚落,不然是近代的古鎮,可是台灣這部分,只有零星,明明台灣擁有這麼多族的原住民族,結果我們卻沒有。
陳景蘭洋樓建於1921年,在有人維護的情況下,卻能保有現在這樣的模樣,那麼原住民族那邊,到底也有讓人感覺,他們就是活在古蹟當中的地方?老部落老聚落這種,我對此真的很好奇,還會繼續尋找的。
爸爸沒有陪我進來,我只能一個人參觀,幸好有聽同事的建議,這樣差不多同期的洋樓,就選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果每一個都去,應該不了會反饋「還不都長得一樣」的感觸。
人性裡,存在著對於常見的事物,先是膩味,再來就是大腦自動選擇忽略掉,這樣的變化都是很正常,如果我每個都去,反而對那些景點有些可惜了。
至少黃輝煌洋樓和陳景蘭這邊,是長得很不一樣,那邊更偏重防禦偽裝功能,而這邊就是大戶人家,有錢人注重享受的私宅,內部空間格局佈置就差很多。
它外觀的所凸出的直角,這在現代的集合住宅,到處都能看到,我自己是更喜歡圓潤胖嘟嘟的圓弧型,而不是這種死板的,只是那樣的建築風格,更多是日本人眼裡的歐風,而金門這邊的,能搭建洋樓的人,大部分都是經商有成的華僑。
他們實際上,是將在國外所看到的建築風格,照辦回國,然後聘請建築設計師,為自己的洋樓進行設計,才能發展出金門這邊,如此豐富的洋樓建築風格。
恩,晃也晃夠了,拍也拍了好幾張美圖,我在洋樓二樓的外陽台看向廣場,發現爸爸坐在那邊滑手機,可能會覺得自己來過,然後不想走進來吧?就別讓他等太久,我準備下樓。
陳景蘭洋樓,應該是來金門旅遊必來的景點之一,我想以後再來,應該還會再來,這次沒有人陪我逛,許個願吧,希望下一次到這邊的時候,身邊能有愛人陪著我。
這是我的夢想,當然需要努力讓夢想能夠成真,我會持續努力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