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李乾朗介紹建築的書,心中有感。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對建築一直很感興趣。
建築又分為民居、店鋪、宮殿、寺廟,最近讀了兩本關於中國經典古建築的書,邊看的時候,頭腦會思考著,為何台灣原住民族,並沒有留下他們的古建築?
平埔族這邊,因為融合的關係,其實也找不太到了,而山地族,除了少數幾個有以外,好像就沒有古鎮、古聚落這樣的東西,而且還有一個是原住民族沒有的,那便是祖先們埋葬的地宮。
木頭、石頭、磚塊是古代最常使用的建材,台灣原住民族應該發展到石頭,但是留存下來的,只有民居,其餘的都沒有, 我想大家如果去中國、日本、歐洲這些歷史悠久的國家旅遊,所到的景點,都會有具歷史感的古建築,可是台灣並沒有,即使有也是小範圍的。
我對過去的原住民族祖先們的生活,始終抱有好奇,可是越去看文獻,越會發現他們在這點的發展停板,就像玩遊戲點天賦點數,只將民居點開以後,後面就沒有接著研發,如此這樣過,直到外文化的到來。
也沒有要求一定要有城堡、宮殿、塔樓什麼的,可是總得要有能夠保護部落的圍牆吧?木造牆再上去就去石頭牆了,可是台灣原住民族好像也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像台北的木柵,宜蘭的頭城、壯圍,這些都已經是大清國時代,才有的產物。
如果向天空生長的、將自己圍起來的,我們發展不出來,那麼最簡單的,往地下挖總有了吧?沒有,如果我們打開台灣地圖,根本沒有聽過原住民族有留下什麼,通往地下的地道或是迷宮,現在的人旅遊經歷那麼多,難道不會對自己本島的原住民族,感到很疑惑嗎?
別的國家的原住民族,有些有發展,當然也有完全處於孤島效應,只停留在民用,卻沒有再向上,我也不用將問題擴大,單只是將目光放在,被學者視為相同根源的南島語族,那些人的祖先,可都曾留下著名的古建築,唯獨台灣沒有。
古建築,個人覺得可以和地形樣貌相提並論的,一個是大自然所造,另一個則反應了舊時代時,原住民族祖先們的生活日常,古建築真的很重要,可是你在台灣本島,找不到幾個原民古鎮的遺址,也有可能是我認識的還不夠多。
就像有台灣學者鼓吹大肚王國、斯卡羅王國,只要親自到台中或屏東走走,就能明白那邊哪有什麼王國的遺址,人家埃及希臘幾千年的遺址,都能保留到現在,結果只走近百年的差距,這兩個王國卻什麼都不剩。
所謂的遺址,指的就是古建築,考古挖掘,也許能夠確認某個地區,曾有人居住,但是遺址就是最直接的,能讓後人研究了解,過去這片土地的人,他們有怎樣的生活日常,台灣原住民族在這一塊真的很缺乏。
神話、傳說、故事都可以由後世撰寫,唯獨古建築這塊,後世再怎樣蓋,也無法復刻,甚至代替祖先打造出來,從未存在的建築,沒有發展出古建築,台灣原住民族這塊真的太過可惜,等於擁有漫長的時間,卻這樣停滯著。
未來我可能會去中南美洲,看看馬雅文明、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所留下的遺跡古建築,人家遠在上千年,卻能遙遙領先台灣原住民族,我真的感到很好奇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