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去的相簿,上次會跑來這裡,是為了參加春天吶喊,這個地方,從小有來墾丁,都是必到的景點。
這一次是和爸媽一起同來。
這個景點,可以分為兩大塊,分別是遼闊的鵝鑾鼻公園,以及燈塔本體,不得不說從入口處,要走到燈塔是真的有夠遠,我還年輕當然還能走,可是爸爸行動不方便,走這麼遠,都讓我為他擔心。
入口處一進來,馬上能看到一整片大草皮,這樣的地方,在雙北真的很難找到,這裡寸土寸金的,即使蓋公園,也都是狹小被高樓大廈給包圍的,視線能如此開闊的,還是要往南部或東部跑。
我主要是在異鄉,無法很輕易的養活自己,所以才委屈自己住在雙北,不然我真心覺得雙北,並不是宜居的城市,人這麼多,而且盆地氣候,四季都很悶熱,氣溫很難散去。
去台南和台東住過就知道,他們白天熱歸熱,但是溫度一下就散掉了,晚上有海風的情況,都是非常涼爽的,雙北可是不分晝夜,都是很熱。
從入口處有一條步道,連結到鵝鑾鼻燈塔,他是緩緩爬坡的路,這樣的路給我就好像故事鋪陳一樣,在迎來衝突、爆點之前,都需要一小段鋪陳,讓人培養情緒,而不是直接上來,就是主線劇情,那會讓人很難消化。
只是寫故事是可以那樣,但我會覺得現實當中,如此上坡路,是真的有點太長,完全沒有考慮到行動不便,也沒有看到電動輪椅租借,台灣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也有他們的樂齡旅遊,但很多景點,目前都沒有注意到這一塊。
當我從爬坡的道路,爬上燈塔前的廣場,一眼望過去,先是看見低矮的樹林,接著是遠在天邊的巴士海峽,是眼前這景色,才讓我想起,自己以前曾經來過這裡,參加春天吶喊的,所以才會有上一篇懷舊遊記。
接著就是鵝鑾鼻燈塔的主體,在我的印象裡,台灣能上樓的燈塔,好像非常少,等於你只能拍燈塔的外觀,但是卻無法體會上到燈塔,然後看四周景色的感覺。
因為只有在平面移動,少了垂直方向,這個景點說真的,雖然很有名,但實際上就是從入口處,走到燈塔處,拍幾張照片留念後,便折回頭。
真的很可惜,它再怎樣也是台灣最南端的燈塔,卻只能提供這樣的旅遊體驗,燈塔旁邊的小白宮,裡面展示了和鵝鑾鼻燈塔有關的歷史和文物。
看到這些時,我頭腦就會想,一個人遠離塵囂,來到這裡顧燈塔,沒有網路沒有電視,只有書本陪著自己,這樣的生活不就和世界完全脫節?不管外面的選戰如何混亂,藍綠白如何鬥爭,他依然是顧著自己的燈塔,然後讀著自己的書,這樣的生活,只要衣食無虞,想想好像也不錯吧?
其他人可能會受不了,我這個人就不太喜歡應對人,只求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所以想到顧燈塔,應該會蠻適合我的才對,現在鵝鑾鼻這裡,還是保存駐守的功能。
那麼將身份轉化一下,讓主角是一個自願當兵,結果抽到這裡的台北人,搬來這裡的他,又會如何自處,哈哈,我還真是會胡思亂想啊!
看完鵝鑾鼻燈塔後,我們就往回向入口處移動,想到這次是和爸媽一起來,他們現在還算身體健康,我還會有下一次吧,至於又會是和誰一同前來呢?
讓我對此感到期待。
我親愛的家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