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這個世代,還真是折磨呢?常常是處在別人感到無趣的事物,恰好是你最喜歡的狀態。

也是在我開始學鋼琴、學填詞編曲之後,更加明白為何台灣在文創產業方面,只有影視劇和音樂,還保有過往的水準,因為喜歡它們的人,一直都是多數。

大家工作那麼辛苦,下班後只想要放鬆,不想要再多動頭腦,所以會喜歡接觸這些娛樂。

有人喜歡,就代表有市場,有市場也代表著,創作者能靠它養活自己,就會有更多的人投入這個產業之中,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正循環。

受眾人喜歡,然後很多人投入,市場保持活力,穩定的發展著,這是受人喜歡的產業,關鍵就是同時具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

我對音樂和電影,沒太多的想法,學樂器和填詞作曲那些,不是想在這裡面出人頭地,只是想要用來撩我喜歡的女孩,就是這麼單純,也是因為這樣,才會讓我持續做下去。

而對於音樂和電影,我從中感覺到,許多人是想藉著這個時代的習性,然後想要紅,想受到別人的關注,因為它們和這個世代,所流行的短影片,快速見效,有高度契合。

比起爆紅,我更感興趣的是,一首歌是如何完成的,從寫詞,再到之後的的作曲編曲,每一個環節,我都很好奇,把自己丟進去,很快也能學到一些基本的。

大家喜歡的,我願意去接觸,那麼我喜歡的呢?大家暫時不感興趣,或許是被乏味的外皮所嚇到而已,只要我學會包裝,用更符合當代的喜好,包裝那些我所喜歡的,那麼是不是也能讓大家,重新對那些事物感到好奇呢?

到頭來還是包裝的問題,再來該思考的,便是如何將我喜歡的事物,包裝成更符合當下時代,以及更能讓接受,進而喜歡的模樣,這部分可以大量參考那些「總是」受歡迎的行業和作品。

很多人會說,這個世代的人,不喜歡閱讀,一年買書的量略減,會不會問題不是在「不喜歡」這個點,而是尚未遇到「感興趣」或是「喜歡」的,如果有人創作出,剛好觸動他們內心的作品時,大眾也是很願意買單的。

我所看到的,就是一個等待我去開發的龐大市場,當代人非常聰明,也很挑嘴,他們雖然看得到,但並不代表他們「新奇」、「有趣」的故事沒有渴望,只要是人都愛聽故事。

歌曲、電影、戲劇之所以能保有活力,因為裡面充滿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喜歡創作故事,也一直在學習如何說個有趣的故事,既然眼下面對是一個閱讀不興的時代,那麼何不挑戰一下,用故事來改變這種現狀。

讓更多人因為故事,進而重新愛上閱讀,首先最需要做的,是把每一篇故事說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