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圖解山海經:解讀中國神話之源,認識上古山川地理和奇獸異族
作者: 徐客
出版社:西北國際
出版日期:2014/10/01
距離數字如此準確?
《山海經》不是古書嗎?那時的人,沒有衛星地圖,更沒有空拍機,怎麼在描寫每座山的方位和彼此距離,都如此的準確,那時沒有經緯度的觀念,所以他使用的都是相對位置。
山經每一篇展開的形式,都是以一座山為起點,然後是看哪個方位,隔多少距離,便是下一座山,最扯的是他的距離幾百里,都有一個完整的數字,而不是大概多少。隨便列南次一經的記載:
又東三百里
又東三百八十里
又東三百七十里
東三百里
又東四百里
又東三百里
又東三百里
又東三百五十里
遙想那個時代的人,有辦法四處旅遊,就已經是極少數,而他們是如何去定位各座山的方位,如何丈量他們之間的距離,用舊地圖去推導?用前人傳說來記錄?還是實際去丈量的?最後一個一定不可能,即使其中里程最短的中次三經,也有440里,中國古制一里是現代的500公尺,光這樣也有200公里,來回就400公里了,怎麼有辦法是用腳丈量的?
就算《山海經》並不是一人所著作,成書也不是一時,但是他成書在司馬遷之前,漢代以前就沒有多少年和平時代,從平民到士大夫,那些活在戰亂時期之下的人,是如何不去顧慮身外事,專注行走在中國的陸地上,記錄這些奇山異獸,他不是一個人,他們這份事業,又是如何傳承的,父傳子?師傳徒?
那樣的年代,大部分的人都是不識字的文盲,《山海經》的內容,除了那些野獸和江河以外,以及大量的植物、礦物知識,一般的平民,在沉重的傜役農務,和無止盡的生活壓力,還有時間去學習這些知識?
這還只是山經部分,海經之後那些都是當時中原以外,鄰近各國的資訊,這就像要現代人,寫世界各國的奇珍異寶和都市傳說,現在人還可以上網查資料,那時的人有什麼啊!他們是如何合作完成這本書的。
不是吃人便是被吃
排除那些善良的野獸,讀山經的時候,就會發現古人為何會特別記錄,那些野獸會吃人,另外一個類別就是吃了之後,人會怎樣怎樣,先列出吃人的野獸。
南山經 |
九尾狐、彘、蠱雕 |
西山經 |
羅羅鳥、土螻、𢕟𢓨、窮奇 |
北山經 |
窫窳、諸懷、狍鴞 |
東山經 |
蠪姪、猲狙、鬿雀、合窳 |
中山經 |
馬腹、犀渠 |
活在現代的人,去爬山和踏青,根本不需要擔心,會遭遇到對自己生命有威脅的野獸,最煩人的是各種會咬人的蚊蟲,毒蛇那些也不是輕易就遇的到,所以現代和古代剛好相反,在現代人類到野外,才是真正最恐怖的存在,各種物種發現到人類,都會選擇逃跑,畢竟人類會喊救命啊,一喊救命,整個搜救隊便會展開行動。
為何這些野獸,都沒有活到現代?可能古代民間就有兩撥手藝人,一是負責收集這些野獸的資訊,記錄下來,另一批便是依照這些資訊,到現場去獵殺他們,很有現在玩遊戲的感覺,發布任務和接取任務的人。
下面就整理各山經裡,那些吃了會有所謂「增益狀態」的野獸,這一分類應該是《山海經》裡,種類最多的,其實在整理的時候,就有感覺古代人,為何會那麼在意吃什麼,會對自己有甚麼幫助,等整理完,看那些「增益狀態」,也就知道為何,最大的原因就是,古代並沒有完善的醫療體系可以依靠。
南山經 |
|
狌狌 |
食之善走(走得飛快) |
鯥 |
食之無腫(使人不患癰腫疾病) |
類 |
牝牡,食者不妬(雌雄同體,吃了不會產生妒忌心) |
𪁺𩿧 |
食之無臥(吃了會不知疲勞地工作,而很少休息) |
九尾狐 |
食者不蠱(吃了不中妖邪毒氣) |
赤鱬 |
食之不疥(吃了不長痔瘡) |
虎蛟 |
食者不腫,可以已痔(使人不患癰腫疾病,還可以治癒痔瘡) |
西山經 |
|
肥遺 |
食之已癘,可以殺蟲 (吃了能治癒瘋癲病,還能殺死體內寄生蟲) |
櫟 |
食之已痔 (可以治癒痔瘡) |
數斯 |
食之已癭 (能治癒脖子上的贅瘤) |
文鰩魚 |
食之已狂 (治好癲狂病) |
讙 |
服之已癉 (治好黃疸病) |
鵸鵌 |
服之使人不厭,又可以禦凶 (吃了他,人就不會做惡夢) |
當扈 |
食之不眴目 (吃了他能使人不眨眼睛) |
冉遺 |
食之使人不眯,可以禦凶 (吃了睡覺不做惡夢) |
北山經 |
|
滑魚 |
食之已疣 (吃了能治好贅疣病) |
鵸鵌 |
自為牝牡,食之不疽 (雌雄同體,吃了就能不患癰疽) |
儵魚 |
食之可以已憂 (吃了能使人樂而忘憂) |
何羅魚 |
食之已癰 (吃了可治癒癰腫病) |
鰼鰼魚 |
食之不癉 (治好黃疸病) |
耳鼠 |
食之不䐆,又可以禦百毒 (吃了可以治癒大肚子病,不做惡夢,辟除百毒) |
鵁 |
食之已風 (治好瘋痹病) |
白鵺 |
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吃了能治好咽喉疼痛,還可以治癒癡呆症、癲狂症) |
䰽䰽魚 |
食之殺人 (吃了中毒而死) |
䲃魚 |
食之已疣 (吃了能治癒贅瘤病) |
鮨魚 |
食之已狂 (吃了能治癒瘋狂病) |
鮆魚 |
食之不驕 (吃了不會有狐臭) |
𪄀𪃑 |
食之已暍 (可治癒熱病和頭風) |
囂 |
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吃了可止住肚子痛,還可以治好腹瀉) |
人魚 |
食之無癡疾 (吃了不會罹患瘋癲病) |
鶌鶋 |
食之不飢,可以已寓 (吃了人不會覺得飢餓,還可以醫治老年健忘症) |
領胡 |
食之已狂 (吃了能治癒瘋狂病) |
䱤父魚 |
食之已嘔 (吃了可治癒嘔吐) |
鴣𪄶 |
食之不灂 (吃了使人眼睛明亮) |
黃鳥 |
食之不妬 (吃了不會產生嫉妒心) |
師魚 |
食之殺人(吃了中毒而死) |
東山經 |
|
箴魚 |
食之無疫疾 (吃了就不會染上瘟疫) |
珠蟞魚 |
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其肉味酸中帶甜,吃了就不會染上瘟疫) |
茈魚 |
食之不屁 (吃了不會放屁) |
鱃魚 |
食者不疣 (吃了就不會生瘊子) |
中山經 |
|
㔮 |
食之已癭 (能治癒脖子上的贅瘤) |
豪魚 |
可以已白癬 (吃了能治癒白癬之類的 痼疾) |
飛魚 |
食之已痔衕 (吃了能治癒痔瘡和痢疾) |
蠪蚳 |
食之不眯 (吃了不會做惡夢) |
鴢 |
食之宜子 (吃了能使人子孫興旺) |
飛魚 |
服之不畏雷,可以禦兵 (吃了不怕打雷,還可避免兵刃之災) |
𩿁鳥 |
食之已墊 (吃了能治癒溼氣病) |
鴒䳩 |
服之不眯 (吃了不會做惡夢) |
脩辟魚 |
食之已白癬 (吃了能治癒白癬之類的 痼疾) |
三足龜 |
食者無大疾,可以已腫 (吃了就不會生大的疾病,還能消除癰腫) |
鯩魚 |
食者不睡 (吃了就不會犯睏) |
鰧魚 |
食者不癰,可以為瘻 (吃了就不會患上癰腫疾病,還可以治好廔瘡) |
䱱魚 |
食者無蠱疾,可以禦兵 (吃了不會疑神疑鬼,還能避免兵刃之災) |
獜 |
食者不風 (吃了能預防瘋癲病) |
三足鱉 |
食之無蠱疫 (吃了人就不會疑心病) |
古代人和現代人,其實體能和肢體方面,本質上並沒有進化多少,差就差在以前的人,在面對各種疾病時,往往是最無助的,有太多現在小毛病的症狀,在當時都算是無藥可治的慢性病,只能放任人逐漸衰弱等死。
在那樣的氛圍下,讓人變得很相信各種偏方,而上面這些動物的肉,就因為前面有過成功的案例,所以才傳下來「吃什麼可以治什麼」的傳聞,後代的人來看,當然會覺得很迷信,可是在那時攸關生命的問題,醫療不可靠,只要能增加治癒的機會,不都願意去給他試一試。
吃食物後獲得增益效果,就算現實並不是這樣,可是在遊戲中就常常可以看,烹飪和「增益狀態」設計在一起,那時就會很希望現實也能夠這樣,就像《山海經》裡,吃狌狌可以走得飛快,吃𪁺𩿧不會感到疲勞,還不需要休息。
走得飛快,我覺得還不吸引人,後面這個「不會感到疲勞」,第一次看到就非常想擁有,現代人的生活,扣掉工作用餐以外,即使你是時間管理大師,大部分的時間,還是會花在休息上,如果有這樣的食物,一吃之後,人又馬上回滿精力,這該有多好。
可以吃的野獸之中,有個小分類,是令我感到最有趣的,那就是吃了能夠治癒心理方面的疾病,像「類」和「黃鳥」是吃了不會產生妒忌心,以及「鵸鵌」、「蠪蚳」、「耳鼠」吃了他,人就不會做惡夢,最後是「三足鱉」、「䱱魚」吃了人就不會疑心病,善妒、頻夢、疑心病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症狀,但也是困擾著現代人的小毛病,在現代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往往會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如果有一種食物,是讓人吃了就能夠,不必再面對這些毛病,那不就能省去許多不要的金錢和時間的浪費。
寫這篇(2021-06-07)的時候,台灣正遭受到新冠肺炎的荼毒,從准三級,之後的強化三級,到最後的無限三級,沒疫苗的現在,看到古代居然有這樣的野獸,是吃了就不會染上瘟疫,分別是「箴魚」、「珠蟞魚」,還有吃了就抵禦百毒的「耳鼠」,不禁會開始羨慕啟古代人。
可惜這些野獸,都沒能活到現代,現代人面對世紀病毒,只能仰賴疫苗,我們買的疫苗在哪裡?怎麼到現在來的,居然是日本和美國捐贈的,沒有疫苗的保護,我們比古代人還要無助。
華夏四俠客:天災(水旱災、火災)、飢荒、瘟疫、戰亂
《山海經》裡的野獸,除了上面我所列會吃人,以及吃了有益處以外,還有兩種野獸,是彼此相對的,他們的存在,就像是遊戲《大富翁》的衰神和福神一樣,前者只要出現,就會為該國招來不好的事情發生,反之就是可以避開不好的事物,下面將他們分別列出來。
衰獸
眾多的文士被流放 |
鴸 |
繁多的水土工程 |
狸力、𪁐鶘 |
水災 |
長右、蠻蠻、勝遇、堪㐨魚、軨軨、合窳、化蛇、夫諸 |
繁重的徭役 |
猾褢 |
戰亂 |
鳧徯、朱厭、欽䲹、天神、鰠魚、𤜣狼、梁渠、狙如 |
旱災 |
鱄魚、肥遺、鵔鳥、人面鴞、大蛇、䖪鼠、𧌁䗤、獙獙、薄魚、當康、䱻魚、鳴蛇 |
火災 |
畢方、𤝻即 |
刮大風 |
山𤟤、聞𧲂 |
大恐慌或恐怖事件 |
酸與、朱獳、雍和 |
蟲蝗遍野、田園荒蕪 |
犰狳 |
多奸滑的小人 |
峳峳 |
瘟疫 |
絜鉤、蜚、跂踵、𤟑 |
在基督教的啟示錄當中,預言了世界末日的到來,除了會有各種大災難之外,上天還會降下被稱為天啟四騎士的「瘟疫、戰爭、饑荒和死亡」,對人類展開最後的審判,在我的想法是,前三種都是形容一種過程,唯獨只有死亡是結果,前三種都還有辦法忍受,可是人一死連忍受的能力都失去,死亡是最沉重的,前三種和死亡比起來,反而還比較輕鬆,忍耐一下就過了,就連歷代那些聖賢,都無法忍受死亡,普通的現代人,哪敢去招惹死亡?
因為這四騎士是別人的,如果讓我排華夏文明的四大災難,我會這樣排「天災(水旱災、火災)、飢荒、瘟疫、戰亂」,這四個都是一個受苦遭罪的過程,死亡很多時候是求之不得的結果,那反而是解脫,是獎勵,因此真正讓人無法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應該是這四個,當然這四個也是屬於別人的。
回到《山海經》的那個時代,可以看的出來,裡面的古代人,最害怕的事物,可以簡化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天災和人禍。
天災的部分,從水旱災、刮大風、蟲蝗遍野、田園荒蕪、瘟疫,這些自然發生的災害,這些大部分都無法控制,完全是大自然他想怎樣就怎樣,現代人也只是設法將傷害降到最低而已。
人禍的話,文士被流放,繁重的徭役、戰亂、多奸滑的小人,古代是這樣,可是轉眼看向當代,雖然我們不會被流放,可是官僚體系內,不就窩藏大量奸滑的小人,而且還一直活在戰爭的威脅之下。
難道這些活在《山海經》時代的野獸們,並未完全死絕,還是偷偷躲在台灣的各個角落,才會讓這個2021年這麼難過,天災人禍輪流夾殺,這些可惡的野獸,到底躲在哪裡,異獸獵人該上路了,先掃平國內潛藏的野獸,不要讓他們為台灣招來各種不好的事情。
所有的野獸裡,最恐怖的還要屬被記錄在東次四經的「蜚」,看看他的能力是如何,進入水中時,水源會立即乾涸;當它進入草叢時,草會立即枯死,被人看到則天下會發生大瘟疫,其他野獸大多只有一種搗蛋作怪的能力,就他最恐怖,生來就自帶三種異能,所幸他已經被前人所收拾了。
福獸
天下太平 |
鳳凰、鸞鳥 |
避火 |
赤鷩、鴖、鸓、䑏䟽、鰼鰼魚、𩢢餘、蛫 |
五穀豐登 |
狡 |
辟邪禦凶 |
天狗、孟槐 |
避免兵刃之災 |
駮 |
避除瘟疫 |
青耕 |
其他古文明有這麼多象徵吉祥或災難的野獸嗎?這是我讀《山海經》聯想到的疑問,至少鳳凰在東西方都有,西方裡的不死鳥,很多時候就象徵著鳳凰,他的特性是浴火重生,就和《山海經》中裡頭很不一樣,這部分牽涉到後面神明的信仰。
上面的天下太平和五穀豐登,都是絕對正面的用詞,現在台灣廟裡常見的,燈籠上書寫的「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也是同義詞,從《山海經》這些野獸象徵的涵義,只讓我看出,以前的人,就已經很勢利眼,看到什麼首先就會想到自己,什麼是對自己好的,什麼是對自己有害的,分的特別清楚。
可是,大自然才不會創造善惡,他所創造的動植物都是中性的,是之後人類去設定萬物,才會有所謂有益有害之別,以及現在所說衰獸和福獸之異,這些都是古代人定義的,而我們現代人又定義了多少事物,就如同我上面這樣在做分類的同時,不也算是一種二分法。
那麼多山神去哪了?
雖然這些山神,都是別人國家的,可是他們就真的只活在神話和古書當中。他們之後去哪裡啊?被誰打倒了嗎?還是被誰所取代了?反正以結果來看,他們都不見了,不然就是成為其他神明的附屬神,當然也有繼續存在的,像是西王母、雷神、祝融神這種,到現代還有聽過,為何同樣是山神,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另一種就是能夠受人供奉到現代。
龍首鳥身 |
南次一經、中次十二經 |
鳥首龍身 |
南次二經 |
人面龍身 |
南次三經、中次十經、雷神(鳥嘴) |
龍首人身 |
東次一經、計蒙 |
人面牛身 |
西次二經 |
人面馬身 |
西次二經、英招、北次三經(廿神) |
人面虎身 |
陸吾 |
虎面人身 |
強良 |
人形,長著豹尾 |
西王母(掌管災厲和刑殺)、長乘 |
人面羊身 |
西次三經 |
羊角人身 |
東次三經 |
人面蛇身 |
北次一經、北次二經、相柳 |
豬身,配戴著玉製飾品 |
北次三經(十四神) |
豬身,長著八隻腳和蛇尾 |
北次三經(十神) |
人面獸身 |
東次二經、中次四經、祝融神 |
人面鳥身 |
中次二經 |
人身,長著虎尾 |
吉神泰逢,能興風布雨 |
人形,長著兩個腦袋 |
驕蟲,是所有能螫人的首領 |
人面豬身 |
中次七經 |
人身、方形面孔,三隻腳 |
涉𧕛 |
人面鳥身 |
中次八經、禺彊、句芒 |
龍首馬身 |
中次九經 |
人形,身上繞蛇,左右兩隻手握著蛇 |
洞庭怪蛇,人蛇關係是古代文化中一個常見的母題。 |
八首人面獸身,八足八尾 |
天吳 |
長著九個腦袋和人面鳥身 |
九鳳 |
台灣是多民族、文化、信仰的匯集處,只是認真去看台灣的大小廟,就會發現目前所剩下的神明,都只是近代的,《山海經》裡記錄了許多山神,台灣也是有百岳的,好幾條東西向的河流,這些神明怎麼沒有成為主要受祭祀的神明啊?所有主流的神明,都是來自那個令人討厭的華夏文化。
光就《山海經》的例子,就可以看的出來,華夏文化本身的神明,就分為好幾個世代,人間朝代更迭,可是底下信仰的核心,也同樣受到影響,替換了好幾遍,春秋戰國人民所膜拜的神明,絕對和明清時人所祭祀的不同,照中國人民的民族性,一是沒有朝廷的宣傳,二是神明本身失靈,久了也就失去人民的信仰,漸漸就被後面的新神所取代。
去附近的廟看,就能知道裡頭所供奉的,絕大部分都是人模人樣的,可是《山海經》裡的這些山神,一看就不是人啊!不說中國的,台灣的百岳和河流的神明,你們去哪裡?是否是被後來的神所打到,被封印、被囚禁起來,還是所幸逃過劫難,只是躲在島民不易發現的地方。
台灣近幾年出了許多鬼怪的圖鑑,或收集類的書籍,我個人也買了很多本,這類的工具書,能夠幫助我去尋找那些失落的神明,讀了《山海經》,才讓我發現,原來華夏神族本身就發生過大清洗,眼前這些神明都是人生勝利組,而消失的那些,想必對檯面這些神心懷仇恨,敵人的敵人,恰好能夠同盟,讓那些新神等著吧!
那麼多國家哪去了?
中華文化一直很愛向外宣傳,他們是多民族的大熔爐,事實上才不是這樣,還不是強的欺壓弱的,中原軍事力起來後,便開始對四周他們所謂「蠻夷」,展開侵略吞併的動作,《山海經》第二部分的,海外經、大荒經、海內經,就是用來記錄這些,一開始並不受中原所統治,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小國家。
海外南經 |
不死民,擁有不死樹,赤泉,吃了他們可以長生不死 |
大荒東經 |
大人國、小人國 |
大荒南經 |
不死國 |
大荒西經 |
三面國(永遠不死) |
大荒北經 |
無繼民,是無骨民的子孫後代,吃的是空氣和魚類 |
海外經、大荒經裡,古代人寫下很多,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不存在的古國,我從中挑選我認為特別有趣的,沒想到古代居然有三個不死國呢。
不死,想必是從古代到現在,許多人夢想獲得的能力,可是大部分人都跪倒在死亡面前,可是在古代竟然有三個國家的人,能夠永遠不死,其中又以海外南經裡的「不死民」最特別,他們同時擁有不死樹和赤泉,吃不死樹的樹葉和果實,就可以不死,喝了赤泉的泉水,也有同樣效果。
真的有這樣神奇的道具存在,中原文明哪有可能讓他們獨自享用,當然會想盡辦法,從他們手中奪過來,擁有的人不想讓,沒有的人很想要,兩者的衝突逐漸升溫,很自然演變成戰爭的規模,《山海經》只有說他們不死,但並不代表殺不死吧,如今之所以會沒有不死樹和赤泉,想必是這些不死民,在戰死之前,親手毀去這些神奇的道具。
以上是我自己猜想的,《山海經》並不是小說,他只是記錄這些人、這些事而已,並沒有描寫它們後續發展,以及最終結果是如何,神話和歷史沒寫明的,裡面就有很多可以供後世小說家,發揮的材料,只是看個人如何看待這些東西。
結語:
這本西北國際的《圖解山海經》,算是我在書店偶遇的,當下並沒有馬上買,隔了三個月,才真正把他收藏起來,山海經原文是文言文,但也是很淺的文言文啦,比較會有不懂的,就是吃什麼,能夠治療怎樣的病症,沒解釋的幫助,還需要一個個上網查。
這本書每一頁都有奇珍異獸的圖畫,算是幫助讀者想像,它們長什麼,書很厚,內容也很扎實,可說是能夠讓人快速入門《山海經》,讀完山海經,帶給我許多不同的想法,我從以前就對眼下的神明,抱有敵意,因為他們都是從「國外來的」,有人覺得沒什麼,我就一直看這些外來神祇很不順眼,一直想合適的創作點,在《山海經》裡讓我找到許多不錯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