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純粹是從當代去思考,除了資深或是已經作古的作家,我一般是不讀當代的文學,就是有一種想法,我為什麼要讀你的詩你的文?要讀的作品那麼多,時間那麼少,當然去讀那些已經是經典,大師所寫的。現在因為教育普及的情況,讓多數人能夠寫作,寫的好壞不論,反正因為多年的考試訓練,很多人都是會寫作的,一天之內,想必有大量的詩文,被創作出來。

因為多,所以選擇變多,大家很自然會去讀那些名家,或是寫得好,可是這是在識字率高,和教育普及的情況下,把時間拉回到古代,識字率可能不超過20%,那麼令我感到好奇的是,到底是誰在讀那時的當代文學。

舉大唐國為例,識字率再高,也不會超過台灣的民國3、40年代,我遇過太多長輩,都不識字,他們雖然看不懂字,卻還是會說話,也能觀看新聞和綜藝節目,好像對它們來說,有沒有文字根本沒有差別。

那麼大唐之下的百姓,我相信絕大部分都是不識字的文盲,那麼會讀唐詩的人,在當代到底是哪些人啊?李白和杜甫寫出來的詩句,那些文盲即使會吟,可是不識字,真的有辦法體會詩人在寫什麼嗎?

當然不只大唐是這樣,大宋的宋詞也是這樣,文盲哪有辦法懂那麼多字,他們每天的生活,所關心的是生計,下一頓在哪裡,有沒有文學,根本對他們沒有多大的影響,所以唐詩和宋詞,寫出來是給那些同樣是讀書人讀的。

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讀書人少,那不就只是小圈圈裡面的人在流傳,而這個族群都是以科舉考試為追求,唐宋都是小圈圈的文學,到了元曲和明雜劇才比較有貼近平民,因為大家就算是文盲,還是可以唱歌和欣賞演戲的,而唐詩宋詞之所以會為後人所讀,還不是那些小圈圈的推波助瀾,不然為什麼要去讀你的詩你的文?

所謂的唐宋八大家,也是後人所選列的,扣掉遊記之外,他們所寫的文章,都是為了迎合上意,令自己受到重用,不然就是拿來攻擊政敵,為何以前那麼愛用隱喻,或是不直接挑明,因為說真話會吃虧的啊,他們才沒有那麼傻,才會那麼喜歡寄情山水,不然就是用觸景生情的方式,抒發自己的情感。

詩與文,或是所有的文學藝術,本就應該貼近生活,讓人民感覺到真善美,那麼推崇唐詩宋詞,真的很沒有必要,那些受到推崇的,在當時可都是時代的失敗者,當代真的會有人讀他們的詩文嗎?我真的很懷疑,他們的文章,可能也要等到他們死之後才開始流傳,而且只是在小圈圈裡被讀著。

讀古文讀文言文,那種感覺,就像後世的人,去讀當時小圈圈的價值觀,來到當代一樣有主流和非主流的思維,大部分都是多看主流少接觸非主流,可是在學校教育就整個反過來,古代文盲都不讀的東西,當代有文化的人,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時間去讀去研究?

即使李白、杜甫在世,報紙和雜誌上堆滿著所謂唐宋八大家的詩文,我還是可以在下面留言,你哪位啊?我為什麼要讀你的詩你的文?以前人不能這樣做,現在人可以,時代在變,這些人活在當代,也無法達到他們過去所達到的境界,只會被淹沒在海量的廢文裡。

李杜,唐宋八大家,還有其他文人那時很厲害,要不要轉生來當代挑戰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