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與現代藝術

 

現代現實主義的普遍高漲,其反面便是理想主義的沉沒。

 

藝術不但在反映現實,亦在追求理想。人生現實永遠是矛盾衝突,危機重重,這是古今皆然,不過於今尤烈罷了。藝術在反映時代之外,更在批判時代,並啟示未來,在揭示一種值得追求的人生價值。

 

任何人生與時代的黑暗、人性的弱點,都曾經在過去一切時代偉大藝術家的創作中表現過。

 

 

理想主義自然與現實主義對抗。但建設「現代中國藝術」卻不為與西方「現代藝術」對抗。我們對於西方及其他文化不論是傳統的與現代都應有借鑑與吸納的胸襟與智量。同情的了解與批判的吸收,是最適當的態度。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面臨國族、文化、歷史、前途存亡絕續的厄難,必有獨立自強的自覺,不肯依附他人,更不肯自卑自賤,對他人尾隨附驥,自我消亡。重要的前提就是對「不合理」的「實在」敢於批判。

 

繪畫「整體感」的中西觀點

 

西方以類似照相機的「焦點透視法」來觀察自然或物像,遂產生了客觀的、如實的視覺邏輯,而有「整體感」的觀念與處理方法。中國是採用沒有固定焦點(或稱為多焦點、散點)的透視法,所以畫家眼中捕捉了物象、景色,卻在心中「組織」、醞釀,而成為主觀的筆墨節奏。

 

中國繪畫的「道」與「通感」

 

韓愈亦曾說到張旭的草書是從水山崖谷、鳥獸蟲魚、草木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鬪等等之中體驗、攝取、抽繹而獲得源頭活水。

 

藝事的領悟,需要從藝事以外廣大事物領域中去尋求觸發。也只有領悟了事物的道,才能表現宇宙萬彙的精神。要領物萬物的道,便必須從宇宙自然,從人生生活中去接受體驗。

 

任何醫術鮮活的意象的創造,都常常假借於共感覺。一方面以彌補表現材料(文字、線條色彩、聲音)的局限性,一方面也以激發創造性的想像。

 

豐厚的傳統一方面事可珍貴的資產,一方面也是對後代嚴重的考驗。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挑戰,卻是如何在前人已有的成就上再開生面。

 

什麼是「現代中國畫」?

 

在兼容並包之外,有兩個原則,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一個是不論什麼畫種,必須表現「現代的特性」;另一個是必須表現「中國的特性」

 

藝術的「世界性」在我看來,一方面指出藝術不訴諸理解,而訴諸感受性,故藝術本來就具備超越國族的世界性,超越時空的永恆性;一方面是指那些個人創造的,有獨特民族文化特質的偉大藝術品,其成就即是「世界性」的。

 

中國藝術現代性之迷惘與求索

 

即使近年「本土文化」高唱入雲,也不過把西方現代主義的「曲調」換填「台語歌詞」而已(這與以前把日本歌曲翻成台語情形完全一樣),我們還不曾有真正的具有遠見的本土文化獨特性的覺悟與省思。

 

貧瘠的本土無力支撐一個反轉統的文化藝術運動。

 

年輕一代的外省籍藝術追求者,在來自中原的前被主流的宰制之下,要嶄露頭角談何容易。

 

中國的繪畫,與中國文化共命運也共特色,不是直線型的進化,而是一個圓圈型的封閉系統。中國文化兩千年來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審美心理、思考模式等方面基本沒有不斷「進步」。

 

台灣的傳統中國畫不但沒有向現代化的方向開發,反而走復古的舊轍。

 

中國人喜歡崇拜祖先,比較厚古薄今。中國藝術在歷史與傳統文化中基本不重視時代變遷。所以沒有明顯的時代差異,也就無所謂不斷演變的時代精神。

 

中國藝術的實用性和功利性。1.表現賞心悅目的自然之美,有其實用目的:中國人常說藝術美化生活、美化人生。2.表達對道德的嚮往,梅蘭竹菊是道德楷模。中國人常說藝術陶冶性情,也正說明了其功利性的目的。3.歌頌與祈願,歌頌造化自然,歌頌祖國,表達吉祥如意的願望,賀喜祝壽,都又實用功利思想在其中。

 

中國繪畫傳統的表現法,喜歡追求某些「典範」,崇奉這些標準化的「典範」。書法與繪畫技法都如此。事實上是把藝術創作所需求的表現技法僵固化、公式化。

 

中國傳統的藝術,民族文化特色非常強烈濃厚,但時代精神與個性非常薄弱。

 

中國美術教育應重視的四個問題

 

 

今日中國文化所面對不是武力「侵略」,而是西方文化霸權全球性的威壓。文化只能自由競賽,無法抗爭。如果我們喪失了自主性的自覺,不能努力強化自己,發展自己的現代文化,我們便只有臣服於西式的現代化,其實是西化。

 

不依附強勢文化,我們有自己對藝術的認知,才有藝術的自主性。我們對藝術的本質必要有自我認知的信念。

 

外來藝術要能消化、吸收,化為自己的血肉,才能使中國藝術擴增品類,壯大陣容。對外來文化的臣服膜拜與抗拒排斥都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批判性的了解、吸收,最終是使它本土化,才能與中國文化打通血脈,獲得新生命。

 

素描是造形藝術重要的基礎。基本訓練的素描,才能成為創作的預備,才能與創作有機的結合起來。

 

「五四」以來中國美術的回顧與前瞻

 

 

無論有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

 

「無產專政」之下,藝術文學注定不是荒謬,便是空白。

 

共產主義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不過是反西方文化的思想。可以說它是西方近代文化之癌。中國的變色,只是中國文化暫時的挫折。但台灣朝野的挫折感最容易引向保守或返退的意識。

 

一個中國畫家在現代沒有整體的文化意識,民族自覺與時代感應,光憑畫技,恐怕不大可為。

 

文化藝術的探索,永無涯止;創造的探索之艱辛,錯誤也必不可免,但我們應該有深切的反省。走到山窮水盡疑無路之境地,或許正是回頭重新發現新路的契機。時代的精神、民族的感情、自我的創造性,是現代中國美術應該包容的三大要素。

 

 

社會變遷與現代中國美術

 

政府遷台以後,是中華民國的台灣時期。中央政府播遷台灣,人員與重要文物(如故宮博物館的「國寶」等)在倉促中渡海東來,文化藝術界一部分人士也來到台灣。從此。中國東南的這個島嶼,扮演了現代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政治,是整個國家的具體而微;在社會成員上,是中國各省象徵性的集合;在文化藝術上,是數千年中國文化綿延發展之所寄。當然,在另一方面,這個海島自由它自己的社會,文化的性格。所以,近三十年來中華民國在台灣政經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變遷,是集合了許多複雜的因素的結果。

 

中國淪入鐵幕,是中國文化最大的挫折。挫折感最容易引向保守甚至返退的心態。

 

他們有熱情與勇氣,卻沒有科班出身嚴格的訓練;正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所謂「正統」的藝術訓練,故不可能成為保守復古的「名士」;他們是以「革命黨」(強盜)的姿態來掀起藝術的革命;他們沒有藝術上雄厚的「本錢」,而憑恃的是狂熱與膽量。

 

大眾化、通俗化、訴諸感官的愉悅、形式的華麗鮮艷等等,是商業化藝術的一般特色,缺乏嚴肅性、思想性、時代精神與民族文化的內涵,則為其普遍存在的缺陷。總而言之,商業化的藝術必然公式化,缺乏個性與創造性。畫境模仿名家之作充斥市場;各人追逐同一個名家,彼此雷同而無個性。而為了追求數量,以達成商業化的實利動機,必然追求「生產過程」的加速度,造成藝術品的「速成」風格。

 

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都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不是孤立的事物,自然受到種種主客觀因素與條件的影響。

 

以麻木不仁、口是心非、不辨黑白、庸懦苟且、虛偽阿諛等為「處世之道」。孔子批評的「鄉愿」,可以說是中國人普遍的人生態度。

 

只有尊重多元價值的社會裏,藝術可免於道德、政治等干擾,才有自由活潑的生機,才能提高水準。

 

必須認識到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才有世界性的地方。

 

現代中國畫發展的觀察與省思

 

中國繪畫從清末開始醞釀著歷史性的變革。這是和傳統中國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後努力尋求出路相一致的行動。

 

傳統繪畫的泛道德主義是中國文化性格的一部分。西方從蘇格拉底的「知識就是道德」到培根「知識就是權力」,都表現了知識(求真、重智、主知)是西方文化的重心。

 

中國畫的境界、清高絕俗的隱者情懷、胸中逸氣等,都是道德的精神。但這也是中國最獨特的精神特質與價值。

 

現代中國畫一方面承繼綿長深厚的傳統,一方面面對西方現代強勢文化的衝擊,又面對民族文化與社會的大困局,它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實在超過繪畫本身的範圍。我們可以說,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中國畫家曾經處於如此尷尬而困惑的境地,背負如此艱困的「任務」。

 

假如沒有文化前瞻的共識,沒有時代的共鳴,沒有共同的歷史使命,駁雜多樣只是混亂,不是風格的多元。

 

發揮想像力,追求獨特的趣味與自我的風格,創造境界。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多元的價值、多樣的風格,全賴珍貴的差異而有以致之。東西方藝術發展各具特色,可互相借鑑,也應互相尊重。

 

那些與時代精神,與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相湊泊的藝術思想,慢慢地必凝聚成一個中心力量,也必吸引了許多同時代的共鳴者,匯流而成思潮。藝術以外的力量或可阻緩藝術思潮的發展於一時,但不能長久阻抑它的流向。

 

中西美術的旨歸及其歧異

 

言他人之志即是載道;在自己的道亦是言志。

1.「志」與「道」都是可以是藝術作品的內涵

2.兩者沒有高低、對錯、優劣之分

3.端看是否為創作者自己的創發,以及其「志」其「道」是否意義與價值

4.所言之「志」若是他人所已有,鮮少獨特性,則只是陳腔爛調,與八股式的「載道」無異

5.所載的「道」若是自己的發明、發見,大自天人之際,小至秋毫之末,只要有自己的所見,自己的心得,都無異「言志」。

 

從梵谷、高更那一條路發展出表現主題派,表達心靈內在的真實,自我的探索,主觀精神的呈現。

 

各種奇奇怪怪的念頭都可為「內涵」,任何事物都可當作藝術的「表現」

 

藝術是人的價值追求。藝術是人類共有的創造,基於人性的共通特質,藝術可以共鳴。獨特的創造與人文價值的堅持,不論在任何時代,應為藝術所不能偏失的兩個要素。

 

藝術也是一種權力

 

何時才能回到有中國文化主體性的現代畫的方向上來?

 

馬克思「共產黨宣言」: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了,這種全球化的世界市場,使「落後市場」只能充當墊底的角色。若不能努力追隨附驥,便被淘汰,所以永難有自主性之可言。

 

當「全球化」的權力握在西方經濟強手中時,你妄想融入「國際」,結果只是墊底。

 

西方現代與後現代藝術不只是藝術文化的一種,更是一種權力。那些實力雄厚的國家控制著藝術「進步」的主導權。國際性、世界性藝術思潮與模式是現實實力結構的一種功能體現及一種運作工具。

 

任何文化體系中的藝術若是被它文化體系中的藝術所取代,該文化體系的藝術即失去創造發展的自主性,難有回歸獨特的自我的可能。

 

強勢文化推廣所謂「全球化」的現代藝術,其實是一種文化霸權的擴張。

 

我們應可明白:全球性、世界性、國際性等名稱的虛妄以及背後的政治動機。藝術,有時不時單純的藝術,而是一種權力。一種強國為實現全球支配性文化霸權的「運作工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創造的狂捐 何懷碩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