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就是書寫文字的方法與技巧

書寫時,因字體的不同與技巧的變化,可呈現出豐富多姿的視覺形象
而成為一種可供欣賞的藝術品

練習書法不僅可以訓練人的耐心與恆心
還可以陶冶性情、修養身心、變化氣質
所以歷代讀書人都十分重視,並且留下諸多風格不同的書法名作

書體的欣賞: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甲骨文





是商朝主要的文字。這種自體,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
文字線條細瘦,筆畫有稜有角,字形長方,大小不一

金文






是周朝主要的文字,鑄刻在青銅器上,又稱為銘文或鐘鼎文
線條粗肥,筆畫圓轉,後來演變為大篆
字體更加工整,成為小篆的前身

小篆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以小篆為官方字體
字形高長,左右對稱,有圖案似的藝術之美
但因每一轉折的地方都要寫成弧形,極為不便
後來逐漸被「隸書」取代

隸書




隸書由小篆演變而來,但字形比小篆方扁
筆畫則方折多於圓轉,結構整齊,莊重大方
漢代因毛筆的盛行,隸書成為主要的書寫字體

隸書是漢字定型的轉折點,他的字體已逐漸接近後來的楷書

草書



草書形成於西漢,是因為隸書書寫費時
故將其筆畫節省以利快速書寫,而產生草書
草書較其他諸體筆畫更加瀟灑奔放,字形更加變化繁多
甚至不易辨識

楷書



楷書又較真書、正書,創始於東漢末
經過魏晉南北潮的演化,到了隋唐才發展完備

楷含有規矩、楷模的意思,是指可以做為典範的字體
楷書筆畫平直勻稱,字體明晰方正,容易書寫,易於辨認
為人們普遍接受,因而取代了隸書,成為通行的漢字
自魏、晉以來,一直通用至今

行書



行書也始於東漢末,兼具楷書的規矩與草書的流動
比楷書簡便,比草書易學易認

行書在結構上有時楷、草互用,隨意伸縮,且起伏變化,節奏感強
把楷書的平易性和草書的流線美集於一身
至今仍是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的書體之一

名家的書法欣賞

王羲之



東晉人,曾任右軍將軍,故世稱王右軍
他的書法各體皆精,尤其擅長行書和草書,後世尊為「書聖」

他的筆法優美純熟,字形從容優雅,結構統一而有變化,對後世影響甚鉅
代表作品有蘭亭集序、聖教序等

蘭亭集序更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全幅共有20多個「之」字
各具神態,絕無相同,正是王羲之功底深厚的具體表現

張旭


唐朝人,草書名家,它的草書狂放奔縱,世稱「狂草」
是打破書法規矩,走向自由發展的代表

傳世的作品有古詩四帖、自言帖

顏真卿




唐朝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名臣
其沉著剛毅的性格,在他的書體中表露無遺
他的楷書點畫豐肥,帶有雄強之氣
打破初唐瘦勁的書風,是圓筆楷法的集大成者
傳世的作品有
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顏氏家廟碑等

柳公權




唐朝人,他的楷書結構瘦硬挺拔,疏朗開闊,世稱柳體
與顏真卿並稱顏柳或顏筋柳骨,他曾提出「心正即筆正」的主張
可見書法不僅是創作表現的藝術,同時也是休養的工具

傳世的作品有玄祕塔碑、金剛經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