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上的《藝術與人文》筆記



藝術來自於人性,來自於人們的生活
來自於人類的情感、也來自於人心的創造


由於人類情感複雜多變,因此藝術形式也豐富而多樣
從音樂、詩詞、繪畫、建築、雕塑、舞蹈、戲劇、電影到多媒體
人類創造了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用以呈現個人獨特的思緒、創意與情感

繆斯(希臘語:Μουσαι)是希臘神話中的九位古老的文藝女神
它們代表通過傳統的音樂和舞蹈、即時的和流傳的歌所表達出來的傳說。
它們是海林肯山的泉水的水仙,屬於寧芙的範疇。
後來人們將奧林匹斯神系中的阿波羅設立為她們的首領。
繆斯女神常常出現在眾神或英雄們的聚會上
輕歌曼舞,一展風采,為聚會帶來不少的愉悅與歡樂。

振動規律的聲波,稱為樂音
樂音具有四個特性:高音、音長、音強和音色

振動不規則的聲波,就會產生令人不悅的噪音

構成音樂的要素
旋律
各種相同或不同高音的樂音組織而成的線條

節奏
指音在時間上的組織
由具有規律強弱與各種時值長短的聲音組合,交替出現形成

拍子
表現固定強弱週期與同等速度時值的聲音律動稱為拍子

速度
音進行的快慢

力度
聲音的強弱輕重

音色
發生物體的聲音特色,在音樂學習上泛指人生或樂器的辨識
音質、音源及音展現的表情等

調性
是調的主音和調式類別的總稱,也指音樂給予聆聽者的感受
有調性或非調性的區別,西洋音樂中的大、小調是常見的調性

曲式
樂曲的架構與段落的排列

和聲
兩個以上高低不同的音,同時或先後出現組成而成,為旋律增添了色彩

織體
音樂在同一時間,旋律線條重疊、交織在一起時
不同聲部間所產生的層次變化

徐志摩
數大就是美。數大了似乎按照著一種自然律
自然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排列、一種特別的節奏,一種特殊的式樣
激動我們的審美的本能,激發我們審美的情緒


自然界的造化之奇與變幻之美
總是這般震撼著我們的視覺感官,激發著我們的心靈感受

純粹藝術

指以追求個人創作之感覺與想法為主,「為藝術而藝術」
而較不涉及考慮實際的功能性、商業性


應用藝術
指為了提升生活之舒適與品質,而強調造型、機能的藝術
例如:室內設計、服裝樣式、建築外觀、產品設計等



什麼是表演?

西方劇場導演彼得‧布魯克
當有人從這地方走過
正好又有另一個人看著他走過,這就構成了劇場的活動

凡稱為「藝術」,則必須引發「美」的價值和感受

表演藝術

凡表演者的動作過程,符合美的原則,能表達某種思想和感情
並於呈現的當下,使觀眾體驗者產生美的感受,即可稱為表演藝術

不變的是藉由創作達到撫慰人心、啟發思考並從中獲得認同和感動的功能

莎士比亞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舞台,「生活即表演」
當我們生活在這座舞台上的同時,便成了這個世界的演員


創意節奏律動團體

藍人組 (Blue Man Group)

其開發的一套以日常生活材料製成的專屬樂器
PVC管擊樂器也成了舞台上矚目的焦點



破銅爛鐵團體(Stomp)

顛覆傳統音樂思維,化腐朽為神奇,將日常活動景象藝術化
以極富創意的巧思與想像力,透過敲擊的律動與身體的擺動
展開強烈節奏,創造充滿爆發力的舞台表演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獨一無二的聲音

民歌(Folk song)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反映著每個時代的生活寫照

自然民歌又稱傳統歌謠,年代較為久遠,沒有確定或固定的作曲者
是透過口耳代代傳唱,經長時間時空更迭,自然汰換而流傳下來的民間歌謠

創作民歌一般皆有固定的作者
樂曲風格較具多元化,作曲者會採用當地曲風與語法
或融合當代各種曲風而作創作,歌曲兼具地方特色及當代風格

台灣民歌

福佬語系自然民歌

台灣的漢族移民中,人數最多且到達台灣時間最早的
屬於福建漳州及泉州兩地的閩南語系人民,又稱為河洛人或福佬人

西部平原
牛犁歌、六月茉莉、白鷺鷥、天黑黑

恆春地區
思想起、四季春、台東調

蘭陽平原
丟丟銅仔、一隻鳥仔找無巢、宜蘭調



客家語系自然民歌


早期客家人多定居在桃、竹、苗及高屏、美濃一帶的山區丘陵地
以種田與栽種茶葉維生

三大曲調
老山歌、山歌子、平板
屬於曲牌名稱,曲調大約固定,歌詞不固定,可套上內容不同的歌詞
任何歌詞皆可以由唱者自己去即興創作與整理

小調
有固定的歌詞、曲調,較易於記譜傳唱,形成最晚
天公落水、桃花開、撐船歌

「三腳採花戲」
由二、三人分飾旦角及丑角
以日常裝扮取代戲服,配上圍裙、扇、帽等簡單道具
採用說唱歌舞形式演出
演出時,已呈現旦角妖嬌嫵媚與丑角詼諧逗趣為主要特色
隨著劇情段落的轉變,演員必須用敏銳反應
靈活身段,機動替換腳色演出

原住民語系自然民歌

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定居台灣時間早於漢族
包含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與山區的高山族

原住民的生活與音樂緊密結合的
透過歌唱與舞蹈等不同形式表現生活的各個層面

邵族杵歌
一面敲搗穀物,一面放聲高歌

達悟族甩髮舞
一面配合節奏跳著舞,一面唱著歌

小米是布農族人賴以維生的主要作物
《祈禱小米豐收歌》

阿美族是原住民中最大的族群
《馬蘭姑娘》、《飲酒歌》-老人聚會歌、長歌

肢體和聲音,讓表演者可以表達想法和情感

「關心」和「感同身受」是我們和周遭建立起關係的開始
同時,也是一個表演者應具備的能力

當我們能夠關心一個人的情緒起伏、面容形貌、行為舉止
或者穿著打扮的時候,就代表開始了對一個人的觀察
我們當然無法植區一個人的內心,但是經由觀察外在形象
我們可以更貼近一個人的內在世界

馬歇‧馬叟
語言不必然能夠表達我們的內心世界
默劇就像音樂一樣,沒有國界和種族之分
由肢體所傳達出來的,往往是靈魂最深處的渴望

如果我能能夠真誠的面對、接受
並且細細體會其中的滋味,就是感受的真諦

能夠打開自己的心去「感受」,會發現許多自己忽略的細節
也才能和世界多元而有機的交流

對一個不再身旁,或者腦海中想像的人說話
例:練習向心儀的對象告白,這就是與想像的對象交流

獨白
戲劇過程中,在假定沒有他人傾聽的情況下
把自己所想、所思毫無顧忌地直接表露出來
有時也會向觀眾自述身世


當我們會隨著台上劇情發展,和表演者一舉衣錠而情緒起伏
是因為我們以為那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表演藝術的真實感讓觀眾信以為真,也引發了共鳴,進而被打動

想像力的開展,與生活體驗、文學素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以打開生活的世界,並且多方面的嘗試就顯得相當重要

「過程」是角色心理活動的步驟,同時包含內在心理活動邏輯
外在動作表情和聲音語言
並且在事件的影響下,將內外兩者相互影響作用清楚表達
倘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沒有達成,那麼表演就會顯得虛假而沒有說服力




戲劇中的寫實主義

易卜生,其劇作描寫生活的真實片段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表演風格以自然不做作著稱,強調角色內心的「潛台詞」
只有渺小的演員,沒有渺小的角色
要愛你心中的藝術,而不是藝術中的你

演員必須學著以意念指揮生理機能,便能駕馭自己的情緒

情緒記憶
要求演員必須像資料庫一樣,蒐集自己或周遭所發生的各種事件及心情
根據角色需求,找出並調整為最適合的情緒

史詩劇場(Epic Theatre)
相對於戲劇(dramatic)劇場來說,捨棄複雜的情感或劇中人物的發展
著重主題的表現,運用寓言,不寫實地處理題材
並以及「敘事者」和歌舞的運用,讓觀眾在觀賞之餘還加以評斷
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

布萊希特所提倡的史詩劇場
是不希望觀眾在看戲時太過投入情感
而是應該保持一種置身事外的態度來探究或批評
才能夠看出作者所要傳達的議題
而讓觀眾保持冷靜,靠的就是疏離效果

為了讓觀眾知道這只是一場戲,一切都並不真實
思考劇中的問題才是重點

傳統戲曲的表演體系則恰好在這兩個體系中間
一方面營造真實的情感,另一方面卻又結合了空間的疏離感

「無聲不歌,無動不舞」傳統戲曲以歌舞演出故事,不是生活化的表演
也不需繁瑣的道具及布景便能「隨物賦形」,是一種寫意的虛擬表演
與西方寫實主義的戲劇完全不同,但是演員細膩的情感揣摩
又每每令人動容,在虛實之間自由遊走

隨物賦形
就是隨著動作的設計,原本並無其他涵義的物品
便能因著表演的運用,而衍生出不同的意義

莎士比亞
「世界是一座舞台,男男女女不過是其中的演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